1. <th id="ow2qk"><option id="ow2qk"></option></th>

    <code id="ow2qk"></code>
    1. 2022暑期社會實踐第四彈:探尋黃河非遺,講好中國故事

          2022-08-08 18:06:50 來源:歐洲高清vodafonewifi巨大          瀏覽數:0

        文化總是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我們,塑造著我們。為積極響應“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三下鄉活動的號召,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7月9日到7月13日,青島農業大學齊魯地區黃河非遺文化外宣調研實踐團隊在學院團委的指導下,奔赴到濰坊、淄博、泰安等地,在實踐中探尋非遺文化的風韻,深入理解其精神內涵。

        從民間走向大眾,木版年畫刻下生活期許:

        第一站,濰坊木版年畫博物館。時光知味,歲月沉香。7月9日下午,成員們受到濰坊中恒楊家埠木版年畫博物館館長趙立萍的熱烈歡迎,并在趙館長的帶領下,品味一幅幅年畫作品,體會歷史沉淀的韻味。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在觀賞中,實踐團隊也進一步了解了木版年畫的由來、發展歷程、制作工藝等,深刻理解了“木版年畫是民俗文化的一面鏡子”的含義。趙館長感嘆道:“我很開心你們這些年輕人愿意來參觀楊家埠木版年畫,把這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宣傳出去,非遺傳承需要你們這些新鮮血液?!?/p>

        作為文化載體,木版年畫也承載著一輩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參觀過程中,實踐團成員感覺仿佛通過時光隧道去到了爺爺奶奶生活的年代,感受到了屬于他們那一代人的真摯情懷。



            從中國飛往世界,濰坊風箏承載多彩文化:

        第二站,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疤焐巷L箏飛,天下風箏美”。7月10日上午,實踐團隊走進了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在這里,體味到了獨屬于風箏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了其深刻的文化底蘊。軟翅風箏、硬式風箏、串式風箏等各式各樣的風箏映入眼簾。當地特色的楊家埠年畫風箏,色彩強烈,鮮艷明快,形成了濰坊風箏與其他流派風箏相區別的特點;西方風箏多以玻纖或碳纖為材料,在風箏造型及顏色上力求鮮明、簡潔,多以單純的色塊來表現。不同國家的風箏展現出不同的色彩與文化,傳遞出不同的精神價值與文化理念。



            從個人到國家,社區宣講壯大傳承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2020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也指出了廣大青年學生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過程中的重大作用。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切實促進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實踐團隊于7月11日上午在淄博市周村開展了“濰坊風箏進社區”的宣講活動,為小朋友們普及了風箏的相關知識,小朋友們通過合作制作軟翅風箏,感受到了風箏的魅力,對濰坊風箏這一非遺有了更深的了解與喜愛。

        “其實一開始對這個社區宣講并沒有太大的把握,一直在考慮如何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小朋友們了解非遺文化,并且讓他們對非遺更感興趣,也是經過了多番商討選定了合作制作并且繪制風箏的方案,寓教于樂。但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們很感興趣,宣講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前的努力也沒有白費?!鄙鐣嵺`團隊長李楊金淇表示。



            告別了“世界風箏都”濰坊,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奔赴齊文化的發祥地——淄博。

        從西域到中原,周村燒餅體現生活情懷:

        第三站,周村。走進“天下第一村”,體驗小城慢生活,感受人文歷史商業文化。7月11日下午,社會實踐團奔赴到淄博市周村,聚焦“可以吃的文物”——周村燒餅,探尋它穿越千年卻又歷久彌新的秘密。在絲綢之路上,用于果腹的胡餅傳入周村,改良后的周村燒餅以小麥粉、白砂糖、芝麻為原料,以傳統手工藝制作而成,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拿起一疊,有唰唰之響聲,如風中之白楊。吃起來,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酥脆異常,且久嚼不膩,若失手落地,則會皆成碎片。

        對于周村人來說,周村燒餅絕不是單純的味蕾體驗,更是一段鄉愁,一個故事,一段童年回憶。在周村燒餅博物館內,成員們了解了周村燒餅的歷史和傳承,認識到了一代代非遺傳承人身上的重大責任與使命,成員們也親自體驗了燒餅的制作過程,懂得了燒餅制作過程中的不易,體會到了其蘊含的獨特匠心。



            從遠古到今朝,陶瓷承載人民智慧:

        第四站,陶瓷琉璃博物館。沿著齊魯非遺足跡繼續探尋,7月12日,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泱泱齊風,陶韻淄博,小小的一片陶瓷,承載著中華燦爛文化,凝聚著古今人民的智慧,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粗粋€個精美、小巧的瓷器,很難想象它在幾千年前就誕生了,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作品仍無法復刻。陶瓷正訴說著古代勞動人民那超凡脫俗的智慧,引領未來的創意?,F如今,陶瓷不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已然成為了一張震撼世界的中國名片。陶瓷遍布世界的各個角落,體現了國外對中國文化的認可。

       

        從自然到人文,東平湖彰顯獨特文化魅力:

        第五站,東平湖。7月13日,社會實踐團隊泰安小分隊來到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故里山東省東平縣,遙望煙波浩渺的東平湖,體會東平湖彰顯出的獨特文化魅力。東平湖畔,歷史文化名人燦若繁星,文化遺址星羅棋布,佛教文化、運河文化與水滸文化在這里長期激蕩、彼此交融,現有景點273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7處。

       

        近年來,東平縣致力于挖掘、研究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建設當代先進文化。四音戲、端供腔等一批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得到挖掘保護。東平湖堅持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統籌開發,依托自然資源發展旅游業,同時依托旅游業的發展,使東平湖文化煥發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成員們在感受非遺魅力的同時,也進一步了解了非遺傳承及對外宣傳的現狀,更加明確了青年一代在強國復興路上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與擔當。在社會實踐后期,實踐團隊將會根據此次社會實踐成果,進行新媒體平臺宣傳,為非遺外宣貢獻自己的力量。當代青年應融入到大的時代發展格局,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扛起文化傳播的責任,奉獻新時代,建功新時代!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1. <th id="ow2qk"><option id="ow2qk"></option></th>

        <code id="ow2qk"></code>